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課程以流行、古風、動漫、網絡熱門曲目為主,配合 MMO 伴奏與改編簡譜,提升氣息、音色與節奏感。
課程從簡譜閱讀、氣息控制到裝飾音技巧全面提升,結合理論與實戰訓練,強化音準、節奏與表現力。循序漸進掌握重奏、合奏與北派技法,為考級、錄影及公開演出打下堅實基礎。
30分鐘
原價$340/堂
笛子師隨朱文昌(香港中樂團助理首席)。2014年於香港教育大學修畢音樂教育文學碩士,作曲隨張珮珊博士。為提升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,廣泛研究教學法與教材,自建一套「步驟化、可驗證」的笛子教學:把傳統較抽象的口訣轉化為易理解的操作與回饋指標,已在一對一及中小學課堂實證;學生在初期便能以科學方式掌握音色變化與音樂處理。2017年創立「香港笛研」,集合演奏者定期研究技巧,將成果系統化落地;學生屢於校際音樂節與聯校音樂大賽獲佳績。現為香港竹笛學會理事。
2008年創立香港樂心中樂團,主辦逾20場音樂會;曾獲無線與亞洲電視邀演,並於2012年與陳奐仁合作。2011年創立街頭中樂組織「純5度」,獲星島日報及香港電台第四台專訪,並登台北「我行我秀 iShow」。2013年首演馮迪倫雙笛協奏曲《竹林漫影》獲好評;2014年隨香港竹笛學會赴台演出伍卓賢《一陣風》。2017年與激鼓樂社於海洋公園合作中日跨界演出共40場。
劉璟諭現師隨香港中樂團笛子助理首席朱文昌深造。自中學起習笛,先後隨洪俊銘、鄭丞泰學習,多次於校際音樂節獲獎。劉氏長期活躍於本港樂團舞台,曾參與香港宏光國樂團、香港女青中樂團、香港浸會大學國樂團及香港樂心中樂團等的演出。自2009年起出任香港樂心中樂團副長,期間統籌及參與逾20場音樂會,亦曾亮相無線及亞洲電視,2012年與歌手陳奐仁合作;2013年首演馮迪倫雙笛協奏曲《竹林漫影》,獲好評。教學與演出並行,擅把舞台經驗轉化為實用練習法。
陳浩城師承香港笛子演奏家陳樹桂,後轉隨朱文昌深造。2006年考入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民樂系,主修笛子表演,師從譚炎健教授,在校曾獲一等獎學金。除笛子外亦兼修多種中西樂器。2010年畢業後活躍於本港教學與指揮工作,於多間中小學及教育機構任樂器導師及樂團指揮;曾任註冊慈善團體「苗圃行動」之苗圃音樂團團長(2016–2019)及樂心中樂團音樂創作總監(2018–2021)。現為星海音樂學院校友會香港分會副秘書長,以及愛孩子慈善基金樂團指揮及音樂總監。科班訓練結合實戰指揮,教學與編創並重。
龔偉健,香港青年笛子演奏家,在讀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演奏博士(竹笛),師從詹永明教授,並先後受陸春齡、王鐵錘、胡結續、林克仁、孔慶寶、戴金生、蔣國基、林文增、王次恆、李大同、馬迪、張延武、劉正國、林谷珍、曾明、劉鐵男等名家指點。為浙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趙松庭笛子藝術研究會名譽會員(唯一)。就讀期間連續獲頒上海市政府港澳台優秀學生獎學金(2018–2020),入選「音才助飛」項目,先後舉辦「碩士學位獨奏會」「碩士畢業獨奏會」及專場「香港與台灣的邂逅」,並赴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交流。
早年8歲在港習笛,曾為香港青年中樂團、香港愛樂民樂團、津樂竹笛演奏團成員;其後考入上音深造,與室內樂團「笛聲賦」多次於新加坡、香港、台灣及內地多城演出,參與「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」「當代音樂週」「上海國際藝術節」等。2018年於台北首演竹笛奏鳴曲《海風·竹夢》獲好評;2018年隨上音民樂團赴港、廣州巡演。2022年由香港中樂團主辦「樂•融•榮」項目呈獻個人獨奏會《香江笛情》,並與大提琴家李垂誼首演中西跨界作品《四時》《明天》。演出、創作與推廣並進,持續探索竹笛於跨域合作中的可能。